5月17日上午,由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主办,江阴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协办的非遗课程作品展于江阴市展览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以“非遗润童心 文化映成长”为主题,通过展示学生非遗课程创作成果,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心灵对话的桥梁,吸引了教育界领导、非遗传承人、师生及家长代表共赴这场文化传承之约。
开幕式上,江阴市教育局副局长邹凤翔、城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栋辉、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朱炎林、城东街道社会事业和便民服务办公室主任刘江、江阴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艺术研究科科长张海英等领导莅临现场。同时,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传承人陈惠平、通草画传承人陈丽、面塑传承人刘辰,以及江阴本土虎头鞋传承人袁春、剪纸传承人王玉山等非遗导师团队也悉数到场,为活动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长沈耀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以“放飞七彩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将麦秆画、虎头鞋等非遗项目融入校本课程,通过多年实践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此次展览不仅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展示,更是对非遗传承教育的阶段性总结,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群体中薪火相传。
教育局副局长邹凤翔在讲话中肯定了学校在非遗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她指出,非遗传承要从青少年抓起,通过课程化、常态化的教育模式,将传统文化基因植入校园,为文化保护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她期待学校继续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非遗教育品牌。
在与会嘉宾见证下,邹凤翔与陈栋辉共同为展览揭幕。领导嘉宾、非遗导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合影,记录下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
展览现场,麦秆画的细腻精巧、虎头鞋的憨态可掬、通草画的雅致灵动、面塑作品的惟妙惟肖及剪纸艺术的精巧绝伦一一呈现,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匠心与创意,生动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据介绍,这些作品均出自学校非遗课程学员之手,孩子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通过亲手制作深入了解非遗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有序参观展览,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与青少年创造力的融合之美。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15日,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开放,旨在通过直观的艺术呈现,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共同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