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辈为镜、与先进同行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引智办党支部 严勤
在践行群众观,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认真参加了读书荐书活动,学习了献身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先辈先进感人事迹。仔细拜读了《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用西方人严谨的治学精神写作,以一种客观和中立的立场来透析邓小平所处和亲手缔造开创的时代。读过此书,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肃然起敬的感觉。
这本书信息量巨大,值得细嚼慢咽,该书简述了邓小平的早年工作生活,快速进入正题,从邓小平文革下放江西切入,逐步还原了邓小平从江西南昌下放到逐步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以及全力推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图景。借用译者的话,全书人物事情繁多,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相互关系的细致解读,又有对三中全会、权力过渡、中美建交、政改试水、经济特区、一国两制、八九风云、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和决策的深入分析,是一部研究邓小平里程碑式的著作。这本书用客观冷静的资料,充满逻辑性的推理,让受教育者从历史中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线索,从而领悟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自己的判断。
邓小平时代,或者说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时代,其矛盾在于,既要不断发掘经济活力,又要保持政权稳定;既要前瞻性地进行政改,又要顾及历史遗产和保守力量;既要给予个体自由,又要防止自由化滥殇。回顾这一时代,或许在很多问题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开明一些,更从容大度一些,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在争取这一成果的过程中我们所付出的千辛万苦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奋斗。当代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的最后一章里写道:“邓小平于1992年退出政治舞台时,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并且应该一直走下去。
所以,邓小平一生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可谓“三落三起”。第一次是因为抵制“左倾”教条主义,反对“城市中心论”,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妻子与其离婚。最终随着毛泽东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邓小平当上了中央秘书长;第二次邓小平被指为“走资二号人物”,“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随着刘少奇被开除党籍,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在林彪飞机失事后,写信给毛泽东,随后被逐渐调回中央;第三次邓小平在对国民经济的整顿和对教育、科学的重视引起毛泽东不满,再次被撤销职务,但随着毛泽东去世以及“四人帮”的倒台,最终逐渐回归中央并成为最高领导人。
可以看出,邓小平的“三落三起”都与毛泽东有着密切关系。而邓小平作为毛泽东亲密的战友,在面对毛泽东所做的一系列错误决定以及对他曾经亲密战友的所作所为时,他冷静思考,抛开个人情感,得出这并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错的正确结论。他甘愿忍辱负重,几经蛰伏,韬光养晦,最终成为创造一个时代的伟大领袖。可以说他的经历非常人所能承受,他的胸怀非常人所能拥有,他是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国家领袖。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伟人风范。
他热爱学习,善于思考。邓小平聪明灵敏,大事当前喜欢独自一人静静思索。书中记载,无论什么环境,他坚持每天读报读书,就算被放逐江西,他依旧保持着睡前读书的习惯,他研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以及《二十四史》等书籍并写上批注。他乐观冷静,刚毅坚韧。战时戎马生涯,他养成了沉着冷静的处事风格;半个世纪的浮浮沉沉,他对自身处境已泰然自若。被放逐期间,尽管文革给邓小平本人和家庭带来痛苦,但他没有意气用事、情绪消沉,不抛弃、不放弃。通过智慧的言语,以书信的形式感动毛泽东并再次取得其信任。在两个“凡是”问题上,他不屈不挠,在面对华国锋传达的要求时,明确回绝,并最终获得更多的拥护当上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指示接班人如何应对西方制裁时,他讲到:“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他自信敢闯,机智强硬。1957年,邓小平陪同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有理有据严词反驳了苏共的大理论家苏斯洛夫,令毛泽东大为激赏。1974年,邓小平代表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博得了非同寻常、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邓小平访美时,卡特总统对邓小平的描述是:聪明、强硬、机智、坦率、勇敢、有风度、自信且友好。为了将中国领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路,他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对外保持着不卑不亢的强硬态势。他为中国赢得了发展的机会同时赢得了无尚荣誉。
虽然邓小平身经百战,历经磨难,几度沉浮,但是在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以及逼迫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邓小平生活的中心”。在邓小平退出政治舞台时,他给全体政治局成员的信中写到:“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
我们学习《邓小平时代》,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读好书,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前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更好的改进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更好的在工作中用“实用”、“理性”的政治智慧来解决一切问题。真正地让读书成为需求,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乐趣,让读书成为时尚,让知识成为我们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