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栏 > 防汛防旱
第六至第十三篇:常见险情抢险
发布时间:2015-06-04
 

第六篇  渗水抢险
抢险要点:临水截渗,背水导渗。
在高水位的作用下,水流渗入堤坝,将堤坝体分为上下干湿两部分,干湿土的分界线叫浸润线,浸润线以下的坡面和坡脚都可能发生渗水险情。造成渗水险情的直接原因通常是堤身夹有砂土层、堤身不实以及堤坝内有蛇鼠洞、白蚁洞、烂树根、废涵管、硬土块、砖石等杂物。堤身断面单薄、背水坡太陡,填土时夯压不实,施工分段未按要求处理等,都会加大渗漏速度,抬高浸润线加速渗水险情的发展。
渗水险情的特征:堤坝的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层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现象,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导致集中渗水、脱坡、管涌等险情。
抢险方法:
 
1、临水截渗。一般可在临水侧抛填粘土或覆盖防渗土工膜、篷布等。在险情较大的重要堤段,应在临水侧填筑粘性土袋,修筑前戗,尺寸按临河水深及渗水程度确定,一般戗顶宽3-5,高出水面1,长度超过渗水堤段两端至少各5。土袋与堤坡之间用粘土填实。
 
2、背水开沟导渗。从背水坡出现渗水的最高起点,至堤脚外止,开挖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竖沟,在相邻两条竖沟顶部之间开挖人字沟连接。一般沟宽0.3-0.5,深0.5-1.0,沟距6-10,沟内按反滤要求,分层铺填滤料,随挖随填,防止沟壁坍塌。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导渗沟内滤料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用透水的土工布放入沟内,里面再放瓜子片,上部土工布搭接宽度大于20厘米;另一种不用土工布,在沟内由下而上分层填放粗砂、小石子、大石子,每层厚度大于15厘米。沟顶要铺设草包盖好。
上述两种方法完成后,都要在上面压砂袋或块石。所有导渗沟要与坡脚排水沟连通,使渗水集中到沟内排出。
3、反滤层导渗。对背水坡土体过于稀软,开反滤导渗沟有困难,或堤坝断面过于单薄、渗水严重,不宜开沟的情况,或者管涌流土范围大、涌水翻砂成片的险情,可采用反滤层导渗抢护。反滤层的做法是:先将渗水部位表层软泥、草皮、砖石等杂物清除,按反滤层的要求分层填铺滤料。反滤料可选用砂石、梢料或土工织物(根据土壤粒径选定),最上面压盖块石或砂袋。
第七篇  漏洞抢险
抢险要点:前堵为主、后导为辅。
在汛期高水位下,堤坝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发生横贯堤身或基础的漏水孔洞称漏洞。漏洞中流失带沙土浑水的最为危险,如不及时抢护,将迅速恶化,造成溃决。
抢险方法:
1、软帘盖堵:当进水洞口较大或有多处孔洞土质较软时,可用篷布、油布或防渗土工膜做为软帘盖堵,软帘大小根据盖堵的范围决定。软帘的上边用绳索或铅丝系牢于堤顶的木桩上,下边坠以重物。在盖堵前,先将软帘卷起,置放在洞口上部,盖堵时用竹竿顶推,顺堤坡下滚,把洞口盖堵严密后,然后抛压土袋,并抛填粘土闭气。
2、堵塞洞口:对于浅水处进水口,可用网兜装上稻草拌泥或直接用棉衣、棉被塞堵。若洞口周围土质较硬,可用铁锅、土袋等盖堵,然后抛土袋压实,再抛粘土使之断流闭气。
3、散抛粘土截漏:当堤坝临水坡漏洞口较多较小,范围又较大,进水口难以找准或找不全时,在粘土料充足的地方,可沿临水坡散抛粘土,形成隔漏前戗。
第八篇  管涌抢险
抢险要点:反滤导渗,蓄水反压。
管涌的概念:堤坝在高水位时,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沿着土体骨架颗粒间的孔道移动或被带出土体,在渗水出口四周形成沙环。这种现象叫管涌。管涌通常发生在砂性土地层中。对于粘性土,不可能产生管涌破坏。
管涌俗称翻砂鼓水,一般发生在背水堤脚、附件洼地或坑塘里,地面上或坑塘中冒水、冒沙,冒沙处形成水环,有的地方出现单个或数个,甚至形成管涌群。如果堤身基础细沙层被淘空,就会导致堤身骤然下挫,酿成决堤灾害。98年江西九江长江大堤决口,就是管涌造成的。当时决口堤段在企业里,管涌发生并逐渐发展,未被人发现,最终造成堤身突然下挫,形成决口。
抢险方法:
1、反滤导渗:在管涌范围较大、孔眼较多的地方,险情不太严重,做围井困难时,可直接按反滤要求,分层铺设反滤料。反滤料的组成:由下而上分别是粗砂、瓜子片、碎石,然后在上面压盖块石或砂袋。也可用无纺土工布铺设在管涌处,在上面铺设碎石,然后再压盖砂袋。
以上反滤导渗的效果是阻止沙土带出土体,而让清水渗出,从而保护堤身下地基不被淘空。
2、反滤围井:管涌险情较严重时,在冒水孔处,清除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做成围井,高度以涌水不再挟带泥沙为宜。同时,要避免在井的四周出现新的险情。井内按反滤要求,分层铺设滤料,在井口安设排水管使渗出清水流走,以防溢注冲塌井壁。
3、平衡水压法:平衡水压法是一种应急措施,是在背水坡涌水处抢修围井和月堤,利用它抬高水位,以减少渗水压力。围井和月堤的高度以制止渗水带沙为宜。
第九篇  滑坡抢险
抢险要点:固脚阻滑,削坡减载。
汛期堤坝在高水位的作用下,背水坡土体因滑动力超过阻滑力而失去稳定。主要特征是堤顶、堤坡发生裂缝,随着土体下挫滑塌,裂缝发展。
抢险方法:
1、固脚阻滑:当堤坝背水坡有脱坡征兆时,应及时在坡脚堆砌块石或砂袋,或抛土,稳定堤坡。对地基不好或临近坑塘的地方,应先做填塘固基。如滑坡已形成,抢护时应在滑坡体上部削坡减载,下部做固脚阻滑。
2、滤水土撑和滤水后戗:当滑坡险情严重时,可采用滤水土撑或滤水后戗。先清理坡面,然后在滑坡部位顺坡挖沟,沟深最好挖至脱裂面,沟内按反滤要求铺设反滤料。开沟困难时,也可直接采用反滤层。在完成反滤沟或反滤层后,滑坡仍不稳定时,可采用透水性大的砂料分层填筑夯实成透水土撑,顶面应高出渗水出逸点。
如果堤坝断面单薄,背水坡陡,险情严重,可在滤水土撑之间的空挡处修筑滤水后戗。
我市不少地方群众有沿用打桩阻滑抢护滑坡的习惯,并取得一定效果,但要注意打桩要离滑动体一定距离,并要将桩打入硬土层中。桩与滑动体体间用土袋填筑,打桩才能起到阻滑作用,而在滑动体及震动影响范围内打桩,则不宜提倡。
在抢护滑坡时,为防止雨水灌入滑坡缝口,应将缝口上部松动土清除,并还填密实,用塑料薄膜覆盖缝口处。
3、滤水还坡:先将滑坡体顶部陡坎削成缓坡,清除坡面松土杂物,做好导渗层。在坡脚堆放块石或砂袋固脚,然后直接回填砂性土,加大或恢复成原来的堤坝断面。
第十篇  临水坡崩塌抢险
抢险要点:护脚固基、缓溜防冲。
堤坝临水坡受洪水水流冲刷,或受风浪反复淘刷,形成负压抽吸坡面,或在退水期间堤岸失去水体支撑,再加上反向渗透压力,都会使堤坝发生临水坡崩塌险情。
抢险方法:
1、护脚固基:在堤顶或船上沿坍塌部位抛没块石或铅丝石笼,或用编织袋灌碎石扎紧袋口进行抛投。直到抛至稳定坡度为止。
2、用土工布或篷布防冲。具体做法是:先将坡面平整和清理,再将土工布或篷布拼接后铺在坡面上,然后用块石或土袋压盖在上面,能起到防冲作用。199711号台风袭击,江阴市利港、申港段长江大堤受风浪冲刷造成崩塌,即采用上述方法,效果较好。
3、编织袋灌碎石(简称土袋,下同)叠砌防冲。在受冲刷的坡面上,用编织袋灌碎石(扎紧袋口,袋口向内)进行错缝叠压,一直砌到高出浪高处。如果堤防临水坡陡,在最下一层土袋前,可先打一排木桩或毛竹桩,以阻止土袋向外滑动,桩外可加抛一些块石,桩内用土袋叠砌。此方法施工简单、快速,在抢险中广为使用,锡山市和宜兴市太湖大堤抢险都曾用过此方法,效果较好。
4、桩柳固坡:在堤坝坍塌的前沿打排桩,将排桩与堤顶上的牵桩用铁丝连接起来,排桩后固定竹排(建筑上脚手架用),竹排后再铺软梢料,梢料后抛填粘土形成排体。
第十一篇  跌窝抢险
抢险要点:分析原因,还土夯实。
跌窝俗称塌坑。在堤顶、堤坡及堤脚附近突然发生局部下陷而形成的险情。有时还伴随渗水、漏洞等险情,危及堤防安全。
抢险方法:
1、填土夯实:向跌窝内填土,分层夯实,直到填满跌窝。填筑所用土料,如跌窝在堤顶或临水坡,宜用透水性小于原堤坝的土料;如位于背水坡,宜用透水性不小于原堤坝的土料。
2、填塞封堵:发生在临水坡水下跌窝,用编织袋或草袋装粘土直接在水下填实陷坑,必要时可再抛投粘土,另以封堵或帮宽。
3、填筑滤料:跌窝发生在背水坡,伴随发生渗水或漏洞险情,可先将陷坑内松土或湿软土清除,然后用粗砂填实,再在背水坡按照背水导渗要求,铺设反滤层进行抢护。
第十二篇  漫溢抢险
抢险要点:提前筑埝,加高堤防。
洪水位超过堤顶而倒灌圩内,称漫溢。当预测洪水位将要超过堤坝顶时,要立即组织抢筑子埝。
抢险方法:
1、土料子埝:在堤顶较高及取土容易、风浪较小的堤段,可在距临水堤肩0.5处抢筑粘性土子埝。填筑土料前,要清除堤顶杂物,并开挖抽槽。
2、土袋子埝:在风浪大,或土质不好的堤段,为了加快速度,可用编织袋装土(不要装满),将口朝背水侧,分层错缝叠砌压紧,层与层之间加散土。也可在土袋后面加做土戗,分层夯实。由于土袋子埝整体性好,抗御水流、风浪冲刷能力强,施工简便,在漫溢抢险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十三篇   
堵口要点:因地制宜,及时抢堵
江河、湖泊堤防发生险情,抢护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就会导致决口。对决口及时进行封堵称堵口。
堵口方法:
可分为平堵、立堵和混合堵三种。要根据口门过流流量、地形、河床土质、堵口物料以及堵口者对堵口方法的熟练程度等条件,综合考虑后决定。
1、平填:平堵是由口门底部逐层填高进行封堵。沿口门选定堵口堤线,利用架桥或船平抛物料,如块石、混凝土块,铅丝块石笼等,从河底开始逐层填高,直至高出水面,以填截水流,达到堵口目的。这种方法费用较大,它适用于水头较小,河床易受冲刷的情况。
2、立堵:立堵是从口门两端同时向中间进占。先在堤防决口两端做好裹头,从口门两端同时抛投堵口材料。可根据水深和流速采取不同方法。如流速不大或静水,可直接堵土进堵;如流速较大,可用打桩、抛枕、抛块石笼等进堵,最后集中抛投合龙。合龙时要连续作战,一气呵成。
立堵法施工方便,就地取材,费用较少,经常采用。如99年郊区在闾江口筑坝,先在两边打钢管桩,然后在两端向中间抛土袋,最后合拢。
3、混合堵:采用立堵法堵口进占到龙口,龙口处水流湍急,继续采用立堵有困难时,可先采用平堵法将龙口底部逐层垫高,使流量流速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再用立堵法合拢断流,抛土袋或堵筑土戗闭气。平、立堵结合效果好,费用省,为一般堵口工程所采用。
当口门上下游水位差较大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下游适当位置,再堵筑一道坝,亦留有口门,使总水位差分成两段,减小原坝上、下游水位差,以便于封堵。
沉船堵口:先在决口两侧滩地上用船打桩,再抛土袋进占,口门偏穿窄到一定宽度时,下沉一条装满块石或土袋的船只,并在船的迎水面抛投土袋合拢断流;在土(袋)埝迎水面铺放大帆布,并抛土袋压重闭气,然后加固土埝。为确保土埝安全,最后在上游可再加筑一道草袋土埝,在两道土埝之间,用土填实联成整体。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纠错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