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阴市区繁华的人民路步行街东侧,有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它就是原高巷口的吴宅、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这座建筑系民国初年由江阴近代实业先驱者、爱国民主人士吴汀鹭先生所建。1992年由江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江阴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5日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葺一新。
吴汀鹭(1870—1961)名增元,晚清贡生,出生江阴望族,曾在南菁书院攻读8年经史,因屡应乡试不第转而从事地方实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集资创办华澄布厂,三十四年参与创办利用纱厂。宣统三年(1911)合资开丰泰源钱庄。辛亥革命时期主持江阴光复。1913年任江阴县知事,后辞职,相继创办利澄内河轮船公司、江阴电话局、华明电灯公司。热心兴办地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江阴利用纱厂所产棉纱供不应求,三年获净利300万两白银,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吴汀鹭作为主要股东分得红利20万两白银。他用来创办华明电灯公司的同时,特择高巷口营建豪华的住宅一座。从1920年开始聘请名工巧匠,精工构筑,工艺十分考究,历经3年多时间于1923年竣工。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为孔庆桂、戴戎光。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4月22日江阴县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此召开人民海军成立大会,此地成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5月中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由刘世湘任司令员、唐君照任政委。其后,这里相继驻过陆军、海军部队。200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63680部队正式移交给江阴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修缮保护。这是组融名人故居、优秀建筑、革命纪念地于一体的建筑。
这组建筑坐北朝南,有照壁、花园、前、中、后房屋三进四侧。前二进为中式平房,第三进为西式二层楼小洋房,共有房间48间。所有墙体用磨光青砖、红砖砌成,清水白缝,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色调明快,和谐美观。四周原有花墙,现除花园东侧围墙仍保持旧观外,其余围墙有所改建。整个建筑设计新颖、结构精巧,熔中西建筑特色于一炉。
第一进前为花园,南端有栅栏式围墙,正中开栅门,有红砖门柱一对。栅门之南8.75米处有青砖照壁一垛,高3.9米,宽1.15米,正中有“鸿禧”两字,四边用回纹型砖雕镶嵌。第一进的中式平房面阔7间,进深6架,硬山式屋脊。作为过道的一间建造考究,月梁、门、桁板以及斗拱、粱托均有精致的人物及缠枝木雕。南廊为平顶,红砖砌成门窗拱圈、廊柱、并嵌砌灰色砖雕。山墙顶部骑马墙呈半圆形,上饰有浮雕。北廊为鹤胫轩,漆包布方柱,磨石柱础雕琢成香篮形状,檐下密布绳连钟型木雕。往北有东西轩廊与砖雕门楼相通。门楼高7米、宽11.5米,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墙身用刨光方砖砌成金钱纹饰,檐下有砖雕斗拱,南北两面墙身上均有人物、禽兽、花卉、修竹等砖雕,形象生动,制作精致。墙门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麻石铺地,东西两侧为厢房,各面阔3间,进深4架,有廊与第二进相同。
第二进为厅,面阔7间,进深8架。歇山式屋脊。南廊为翻轩,东西山墙顶部骑马墙亦呈半圆形,嵌砌灰色砖雕。第二、第三进之间也是天井,东西两侧为二层楼厢房,各面阔3间,进深四架,红砖砌成门窗拱圈。
第三进为西式建筑,二层小洋楼,面阔7间,进深10架。东西两侧均有木质楼梯可供上下,二楼西侧另有楼梯直通三楼,楼梯栏杆、栏板均雕刻各种图案。天花板饰有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等几何图案。山墙顶部骑马墙呈三角形,饰有浮雕。除正厅外,其余室内都有壁炉,为典型的西洋风格。
![]() |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江阴市人民政府主办 备案号:苏ICP备07025181号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 |
![]() |